一、国际市场动态:政策博弈与资本审慎交织
1. 美股港股休市与恢复交易影响
- 上周五(4 月 18 日)美股因耶稣受难日休市,今日(4 月 21 日)恢复交易。港股因复活节假期继续休市,北向资金暂停流入,A 股市场流动性或受压制。
- 美股前瞻:特朗普政府 4 月 2 日实施的 “对等关税” 政策已导致全球股市剧烈震荡(纳斯达克指数单日暴跌 5.97%),今日需关注市场对关税政策的进一步反应。若特朗普周末释放的乐观言论(“三到四周内达成协议”)未能缓解供应链危机担忧,科技股或继续承压。
2. 中美贸易政策博弈升级
-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 “双刃剑” 效应:
-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至 145%(含 3 月芬太尼问题关税),中方同步反制至 125%,双方贸易摩擦进入 “高烈度对抗” 阶段。
- 政策反噬显现:美国 3 月外国游客数量同比下降 12%,旅游业面临数十亿美元损失;德国经济研究所预测,美国 “对等关税” 将导致欧盟损失 1.1 万亿欧元,全球贸易体系面临重构风险。
- 市场对政策反复性的警惕:
- 尽管特朗普近期表态乐观,但资本已形成 “狼来了” 效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消息显示,特朗普政府内部仍在讨论组建工作组应对谈判破裂后的供应链危机,暗示政策底线思维未松动。
- 民调数据的 “意外转折”:
- 皮尤民调显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人比例从 81% 降至 77%,视中国为 “敌人” 的比例下降 9 个百分点。年轻群体(30 岁以下)对华负面观感仅 21%,与政治精英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 分析认为,关税导致的物价上涨和供应链中断削弱了 “对华强硬” 的民意基础,年轻一代通过社交媒体接触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对立有所缓和。
二、国内科技热点:人形机器人 “摔” 出万亿赛道
1.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事件的行业启示
-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争议:
- 宇树科技 G1 机器人在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摔倒后自主起身,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尽管第三方操作导致表现差异,但其核心技术(自主平衡、环境感知)已接近实用化。
- 宇树科技声明强调 “不同开发者操作差异大”,侧面反映行业技术标准尚未统一,企业需在开放生态与封闭技术之间寻求平衡。
- 市场规模与投资逻辑: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 2025 年突破 300 亿美元,2030 年达 703 亿美元(CAGR 63%)。中国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达 105 亿美元,单身经济与老龄化催生情感陪伴需求。
- 特斯拉 Optimus 计划 2025 年量产数千台,2027 年产能扩大 10 倍,巨头入场加速行业标准化。资本可能借周末舆情炒作产业链上游(伺服电机、减速器)及 AI 算法公司。
2. 寒武纪财报背后的 AI 芯片变局
- 业绩超预期的 “虚” 与 “实”:
- 寒武纪 Q1 营收 11.11 亿元(同比 + 4230%),净利润 3.55 亿元(扭亏为盈),但存货达 27.55 亿元(同比 + 55.4%),显示积极备货。天风证券指出,存货转化效率(Q1 存货 17.74 亿转化为 11.11 亿收入)暗示二季度业绩或再创新高。
- 毛利率 56% 维持高位,但低于去年同期的 57.6%,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尽管营收规模扩大,技术迭代风险(如英伟达 H20 芯片受限)仍需警惕。
- 市场争议与估值逻辑切换:
- 寒武纪被纳入上证 50 时因 “三年亏损 30 亿” 引发全网质疑,但 2024 年股价涨幅达 383%,市值一度突破 3000 亿元。当前估值从 “市梦率” 转向 “市盈率”,需关注存货消化速度与订单持续性。
- 机构动向:国家队(如社保基金)与指数基金(如上证 50ETF)持仓增加,显示长期布局意图,但短线资金可能借利好出货。
三、国内金融政策:LPR 决策与降息预期博弈
1. 存款利率 “1 时代” 与政策传导
- 银行息差承压:
-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中小银行相继降息,存款利率进入 “1 时代”。民营银行近一个月密集跟进,三年期定存利率普遍低于 2%,居民储蓄意愿转向理财与消费。
- 银行净息差逼近警戒线(1.8%),若 LPR 进一步下调,可能加剧利润压力。但李强此前强调 “稳预期”,政策或通过定向工具(如结构性存款利率上限调整)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
2. LPR 决策的 “预期差” 陷阱
- 机构预测分化:
- 路透社调查显示,87% 的受访者预期 4 月 LPR 维持不变,仅 4 人预测五年期 LPR 下调 10-15 基点。彭博社原文未提及降息,自媒体炒作的 “降息 10 基点” 缺乏依据。
- 若降息落空,银行、地产板块可能面临获利回吐。上周银行板块涨幅达 5.2%,部分资金已提前博弈政策,需警惕 “买预期,卖事实” 风险。
- 政策工具箱的潜在选项:
- 若二季度 GDP 增速未达预期(当前市场预期 5.2%),三季度 MLF 利率可能下调,进而带动 LPR 跟进。此外,房贷利率下限或进一步下调,公积金利率调整可能性上升。
四、市场技术面与资金动向:量能与政策博弈
1. 成交量低迷与北向资金缺席
- 上周五 A 股成交量跌破 1 万亿,北向资金暂停流入加剧市场观望情绪。今日港股休市,量能若持续萎缩,可能制约指数上行空间。
- 技术面关键点位:
- 上证指数短期支撑位 3250 点,压力位 3300 点;创业板指支撑位 1780 点,需观察宁德时代等权重股动向。
2. GJD 操作与市场套利行为
- 尾盘拉指数的 “套路化”:
- 近期 GJD 通过尾盘拉升 50ETF、300ETF 护盘,但市场已形成套利策略:融资买入 ETF 后尾盘卖出,利用 T+0 机制获利。上周五 9 连阳终结,显示资金对政策干预的适应性增强。
- 衍生品市场的 “对冲压力”:
- 期指贴水扩大(沪深 300 期指贴水率升至 0.8%),反映资金对后市谨慎。认购期权深度折价(如 50ETF 购 4 月 2.95 合约隐含波动率 15%),显示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五、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1. 短期操作建议
- 高波动板块:
- 人形机器人:关注伺服电机(绿的谐波)、减速器(双环传动)及 AI 算法(科大讯飞),但需警惕技术商业化落地风险。
- AI 芯片:寒武纪存货转化效率是关键,若二季度营收超 15 亿元,可能打开估值空间;但需防范英伟达 H20 芯片解禁带来的竞争压力。
- 防御性板块:
- 消费:白酒(贵州茅台)、家电(美的集团)受益于存款利率下行带来的消费升级预期。
- 公用事业:电力(长江电力)、水务(碧水源)现金流稳定,适合低风险偏好投资者。
2. 中长期关注点
- 中美谈判进展:若特朗普兑现 “三到四周内达成协议” 承诺,外资可能回流 A 股,科技股弹性最大。
- 政策预期管理:李强强调 “稳预期”,若 LPR 超预期下调,银行、地产板块或迎来估值修复。
- 行业景气度:关注人形机器人订单数据(如特斯拉 Optimus 量产进度)、AI 算力需求(如寒武纪云端芯片出货量)。
风险提示
- 政策风险: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性、LPR 降息不及预期。
- 市场风险:美股波动传导、A 股量能萎缩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 公司风险:寒武纪存货减值、宇树科技技术商业化不及预期。
结语
今日市场将聚焦 LPR 决策与中美谈判信号。若降息落空,需防范银行、地产板块回调;若政策超预期宽松,可布局高弹性科技股。中长期看,人形机器人与 AI 芯片仍是主线,但需警惕估值泡沫。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等待市场方向明确后再行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