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真财经

国际金融市场动态


美股方面,周三美股道指收跌 0.2%,标普 500 指数微涨 0.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 0.7%3。科技股表现强劲,英伟达涨近 4%,特斯拉、AMD 收涨超 4%,超微电脑涨近 16%3。中概指数反弹超 1%,腾讯财报后涨超 3%,京东回落逾 4%。美债收益率创一个月新高,美元两连跌后低位反弹,日内走 V 形,因市场消息称美国与日本、韩国、印度的贸易关税协议 “接近达成”,美国不会在关税谈判中寻求弱势美元,美元指数最终收涨 0.11%,报 101.04。


商品市场上,因贸易乐观情绪升温导致投资者撤离金市,现货黄金触及逾一个月低点,最终收跌 2.24%,报 3176.58 美元 / 盎司,现货白银最终收跌 2.1%,报 32.20 美元 / 盎司。因 EIA 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引发投资者对供应过剩的担忧,WTI 原油最终收跌 1.19%,报 62.82 美元 / 桶,布伦特原油收跌 1.16%,报 65.77 美元 / 桶。


国内金融市场相关政策与动态


央行自 2025 年 5 月 15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 5% 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 5 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 1.2 万亿元。同时,自 2025 年 5 月 7 日起,下调再贷款利率 0.25 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政策将进一步提振市场流动性预期,对 A 股市场形成支撑。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突出提升服务投资者的能力,突出发展壮大权益类基金的工作导向。这有助于公募基金挖掘大金融板块等的投资机遇,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七部门联合发布政策,设立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优先突破关键技术的企业,并推动北交所改革,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科技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此外,4 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 8.67%,M2 增速 8%,企业贷款利率降至 3.2%,显示信贷宽松延续,科技企业贷款期限或延长至 10 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


A 股市场分析


昨日 A 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重返 3403.95 点,涨幅 0.86%,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 0.64% 和 1.01%,两市成交额达 1.32 万亿元。从技术面上看,沪指站稳 3400 点整数关口,但 3450 点附近存在前期套牢盘压力,且 30 分钟级别 MACD 红柱扩张与 KDJ 超买形成顶背离,短期需警惕技术性回调风险2。若后续成交额能维持在 1.3 万亿元以上,市场有望挑战 3450 点;若量能萎缩,可能回踩 3350 点支撑位。


资金动向上,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 118.7 亿元,重点加仓金融、消费电子板块;但主力资金净流出 416 亿元,显示内资从科技、军工等板块调仓至低估值权重股,外资与内资的博弈将影响短期市场节奏。


热点板块方面,大金融板块成为核心推动力。银行、证券、保险、多元金融盘中全面上攻,部分板块涨幅超过 5%,多只个股盘中联袂涨停,包括中国人保、红塔证券、锦龙股份等。这主要得益于政策面的持续利好,降准、降息等政策为金融市场提供了良好的资金环境,同时促进险资入市等举措也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再加上金融板块自身较好的业绩和较高的股息率,推动了板块的走强。


航运概念延续强势,中远海发、宁波海运、南京港、宁波远洋等多股涨停。这是由于中美关税减免触发 “抢运潮”,叠加集运欧线期货价格单周上涨 32%,使得航运企业订单量有望激增。


消费电子板块也有望受益于关税减免,美国对手机、电脑等产品关税从 25% 降至 10%,叠加苹果 MR 设备订单激增,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代工企业利润率有望提升。


新能源领域,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突破 26%,协鑫集成、京山轻机等技术领先企业迎来估值修复机会;固态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加速产业化进程,叠加美国对新能源车关税阶段性暂停,出口链龙头如比亚迪受益显著。


AI 算力板块,全球算力需求持续旺盛,英伟达向沙特出售 1.8 万块 H100 芯片,中际旭创、新易盛等算力硬件企业订单可见性至 2026 年,此外,工信部 “AI + 产业赋能” 政策细则或于近日发布,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服务器厂商有望受益。


总体而言,当前国内外金融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国际上,美股科技股表现突出但整体涨势有所分化,美元汇率受贸易关税协议消息影响波动较大,商品市场中黄金、原油价格因不同因素出现下跌。国内方面,多项金融政策的落地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和良好的政策环境,A 股在大金融板块的带动下强势上涨,但也需关注技术上的回调风险以及板块轮动带来的影响。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国内外政策动向、资金流向以及市场的量能变化,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调整投资组合,把握市场机遇,规避潜在风险。

以上内容整理自公开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