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早餐帮助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信息过滤→机会识别→策略制定→预案准备的全流程,
盘前早参阅读的黄金法则:
数据交叉验证:政策利好+资金流入+技术突破=高确定性机会
时间价值排序:9:00前重点看盘前早参→9:30紧盯定盘价→9:45开盘八法检验→10:30最终确认策略a
反共识思维:当所有人讨论同一热点时,警惕日内兑现风险
一。A股开盘预判逻辑-定盘价:3456
1. 美股昨夜发生了什么:
(1) 昨夜美股三大指数分化,标普 500 和纳指刷新历史收盘新高,但道指微跌 0.02% 至 44,484 点。其中纳指涨 0.94% 至 20,393 点,科技股仍是主要驱动力 —— 苹果涨 2.22%,英伟达涨 2.58%,特斯拉更是飙涨 4.97%。不过微软、亚马逊等巨头则小幅下跌,显示市场对不同科技赛道的分歧。
(2)美越贸易协议落地:特朗普宣布对越南输美商品征收 20% 关税,转口贸易商品税率高达 40%。耐克因在越南有代工厂逆势涨 4%,但这一政策可能长期挤压依赖东南亚供应链的企业利润。数据显示,越南去年对美出口额近 1370 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占比突出,此次关税调整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新一轮迁移。
(3)ADP 就业数据爆冷:6 月私营部门就业减少 3.3 万人,为 2023 年 3 月以来首次负增长,远低于预期的新增 10 万人。服务业就业减少 6.6 万人成为主因,专业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裁员明显。尽管 ADP 数据预测非农准确率有限,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 联邦基金期货显示 7 月降息概率升至 27.4%。若周四公布的非农数据同样疲软,美联储 7 月会议讨论降息的可能性将大增。
(4)AI 算力军备竞赛:甲骨文宣布与 OpenAI 扩大合作,将在美国新建数据中心并提供 4.5 吉瓦电力(相当于数百万家庭用电量),推动股价大涨 5%。这一合作是 "星际之门" 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总投资将达 5000 亿美元,直接利好数据中心基建和电力设备板块。
(5)特斯拉交付超预期:Q2 交付 38.4 万辆,虽略低于分析师预期,但远高于市场流传的 35 万辆悲观预测,股价应声上涨 5%。不过 Model S/X 等高端车型交付量同比下滑 29%,显示市场对高价车型需求疲软。
(6)无人驾驶再突破:文远知行获批在广州黄埔全域测试 W5 无人车,其美股股价同步上涨 4.97%。结合此前与 Uber 在迪拜的合作,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利好智能汽车产业链。
(7)大宗商品与汇率波动
国际黄金小幅上涨 0.3% 至 3359.7 美元 / 盎司,原油则因中东局势紧张跳涨 3%,WTI 原油收于 67.45 美元 / 桶。人民币汇率微跌 52 点至 7.1670,美元指数小幅回落至 96.777,显示市场对美元避险需求略有降温。
2. 寛基的资金动向: 科创 50 成吸金主力,大盘蓝筹遭持续抛售
(1)上证指数微跌 0.09%,上交所 ETF 结束连续 5 天净赎回,合计净申购 26.59 亿元,资金情绪略有回暖。
(2)科创 50 指数获净申购 12.21 亿元(最多),资金逆势布局科技成长股(利好科创 50 成分股)。
(3)沪深 300 指数净赎回 11.14 亿元,上证 50 指数赎回 6.72 亿元,大盘蓝筹股持续被减持(利空沪深 300、上证 50 权重股)。
3. 期指的资金动向:减空2377手, 共持有净空单81812手。 净空单持续下降,大盘股更受资金青睐
(1)期指合计减空 2377 手,净空单降至 81812 手,连续两日减空,释放积极信号。
●IH(上证 50)、IF(沪深 300)合约多头加仓、空头减仓,合计减空 2620 手,显示资金看好大盘股(利好大盘蓝筹)。
●IC(中证 500)、IM(中证 1000)合约多头减仓较多,合计加空 243 手,中小盘股短期承压(利空中小盘成长股)。
(2)机构操作逻辑:尽管大盘微跌,但净空单持续下降,说明资金对后续行情不悲观,急跌或成上车机会。
4. 钱流向机会:光伏、有色金属受捧,红利策略内部分化
(1)新能源与资源类板块走强:
●光伏产业指数净申购 4.67 亿元(居首),且涨幅领先,资金持续看好新能源赛道(利好光伏板块)。
●有色金属指数申购 2.39 亿元,但稀土产业指数赎回 0.91 亿元,资源股内部偏好分化(利好有色金属;利空稀土板块)。
(2)红利策略 “选优弃劣”:
●红利低波指数(1.09 亿)、标普中国 A 股大盘红利低波 50 指数(1.05 亿)获申购,资金偏爱低波动高股息标的。
●传统红利指数遭集体赎回,其中红利指数赎回 1.84 亿、中证红利指数赎回 1.16 亿,显示市场对单纯高股息品种兴趣下降(利空传统红利板块)。
(3)港股相关 ETF 活跃度提升:
港股创新药、香港证券 ETF 成交额居前,恒生科技 ETF 成交额环比大增 376%,资金关注港股低估值机会(利好港股创新药、科技板块)。
二。新闻早餐的解读?
1. 事件: 小米汽车爆了!一小时卖 28.9 万单,这是要改写历史?最近汽车圈最大的瓜,必须是小米 YU7—— 发布会后一小时大定突破 28.9 万单!说真的,这数据扔到全球汽车工业史里,都得算个里程碑。雷军估计自己都懵了,采访时员工偷偷告诉他这数,他脱口而出 “天啊”,眼里的惊喜藏都藏不住,还反复说 “一定要做好交付”。
源由:雷军带着压力上场,靠 “真功夫” 破局。其实雷军这阵子压力不小,前阵子露面总透着憔悴。但这次小米汽车的路数很不一样:没走 “价格战” 的老路,反而死磕产品力。比如安全这块,直接放话 “安全不是豪华,是底线”,车身用了 2200MPa 超强钢(这强度在行业里能排前头),辅助驾驶第一期就砸了 57.9 亿。
说白了,小米没想着靠低价抢市场,而是想靠 “品牌调性 + 硬实力” 说话。这招还真灵 —— 消费者用订单投票,28.9 万单里,不少是本来考虑特斯拉的用户。
影响:特斯拉可能要降价,中国车企终于 “支棱” 起来了。这事儿最直接的影响,估计是特斯拉得慌。以前 20-30 万 SUV 市场,特斯拉 Model Y 几乎横着走,现在小米这么一搅局,它想保住份额,大概率得降价。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可是好事,以后买车说不定能少花几万。
更深层的是,这给中国车企提了个醒:别总在价格上内卷,好好做产品才是正道。有利润的生意才能长久,不然大家都赚不到钱,怎么搞研发?小米这波算是带了个好头。
看法:订单只是开始,交付才是 “大考”。现在全网都在夸小米,但说实话,28.9 万单只是 “开胃菜”。汽车不是手机,生产、供应链、售后哪一环出问题都麻烦。雷军说 “一定要做好交付”,这话在理 —— 要是交车慢、品控出问题,再好的口碑也得砸。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数据已经够提气了。谁说中国车企只能靠低价?小米用订单证明,只要产品够硬,消费者愿意为 “好东西” 买单。接下来就看小米能不能扛住交付压力,要是能稳住,说不定真能让中国汽车品牌的 “调性” 再上一个台阶。
说到底,市场从来不是只认低价,认的是 “值不值”。小米这波操作,算是把这个理儿说明白了 ——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车企卷产品力,总比卷低价最后偷工减料强,你说对吧?
2. 事件: 国产芯片这次真的支棱起来了!龙芯 3C6000 发布,这是要弯道超车?最近科技圈有个大新闻 —— 龙芯新出的 3C6000 处理器,性能居然跟 2023 年的主流 CPU 差不多!这可是咱们自己研发的,从指令集到生产全链条都不依赖国外技术,连央视都专门报道,简直扬眉吐气。
源由:被卡脖子逼出来的自主创新。以前咱们总说 “缺芯少魂”,高端芯片处处被卡脖子。就拿服务器来说,金融、电信这些关键领域的核心系统,全得用英特尔、AMD 的芯片,不仅成本高,还像被人攥住了命脉。龙芯这次直接搞出 64 核的 3C6000,性能对标英特尔第三代至强,某城商行换上它跑核心交易系统,成本直接降了 40%,而且处理速度和稳定性一点不比进口货差。
更关键的是,这芯片从设计到生产全是咱自己的技术。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说,它没有任何境外技术授权,连供应链都在国内。这就好比盖房子,以前砖都是别人的,现在咱自己烧砖自己盖,安全又踏实。
影响:资本市场疯狂打 call,国产替代加速。消息一出来,资本市场直接炸锅。沐曦和摩尔线程这两家国产 GPU 公司,最近都完成了 IPO 辅导,摩尔线程一下子就募资 80 亿,专门用来研发新一代 AI 芯片。这说明啥?资本都看好国产芯片的未来。
对行业来说,这更是一剂强心针。以前大家总觉得国产芯片 “能用但不好用”,现在龙芯 3C6000 实测性能提升 60%-70%,直接打破了这个偏见。而且它还通过了最高等级的安全认证,金融、能源这些关键领域都开始批量采购。这要是铺开了,国外芯片的市场份额估计得被狠狠咬下一块。
看法:自主创新才是硬道理,未来值得期待。有人可能会说,就算性能跟上了,生态怎么办?毕竟 X86 和 ARM 的生态都发展几十年了。但龙芯这次直接兼容 90% 以上的主流软件,还联合 48 家企业推出了全场景产品矩阵。更绝的是,它用中芯国际 12 纳米工艺,通过技术优化实现了等效 7 纳米的性能,这波操作连行业专家都点赞,说这是国产 CPU 的里程碑。
当然,咱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先进制程、高端光刻机这些还是短板,但就像全国政协委员郭御风说的,只要沉下心来搞协同创新,咱们完全能在 AI 这些新兴领域找到突破口。现在龙芯、沐曦、摩尔线程这些企业都在拼命追赶,加上政策和资本的支持,说不定过几年,咱们真能看到国产芯片在全球市场上跟英伟达、英特尔掰手腕。
说到底,科技竞争就像长跑,一时的落后不可怕,只要方向对了,坚持跑下去,总能追上。龙芯 3C6000 的发布,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未来,咱们不仅要让国产芯片 “好用”,还要让它 “耐用”,甚至 “出口全球”。这一天,应该不远了。
3. 事件: 香港这次要搞大事情了!40 家券商获批炒币,虚拟货币要翻天?最近香港金融圈炸开了锅 —— 香港证监会一口气批准 40 家券商搞虚拟币交易,还发布了《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 2.0》!这消息一出,连华兴资本都坐不住了,直接砸 1 亿美元进军 Web3.0,天风证券旗下的天风国际也火速拿下虚拟资产牌照。明眼人都看出来了,香港这次是铁了心要把自己打造成全球虚拟货币中心,连带着股市都跟着躁动起来。
源由:新加坡 “败退”,香港趁机抢滩。其实香港这么拼,背后有个大背景。前几年新加坡靠着宽松政策吸引了不少加密货币企业,但去年 “币圈雷曼” FTX 暴雷后,新加坡突然收紧监管,大批 Web3 公司被迫撤离。香港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出台政策 “接盘”:不仅允许散户通过持牌券商交易比特币、以太币,还专门立法规范稳定币,8 月 1 日《稳定币条例》生效后,连 USDT 这种主流稳定币都能在香港合规流通了。
更绝的是,香港还搞起了 “差异化竞争”。比如胜利证券推出的 APP 能同时炒股票和虚拟币,客户直接 “币进币出”,不用再单独注册交易所账户,2024 年交易额直接突破 100 亿港元,成了香港虚拟资产券商的 “一哥”。国泰君安国际更狠,拿下全牌照后,从交易到发行衍生品全包揽,直接把自己升级成 “数字资产服务枢纽”,消息一出股价当天暴涨 198%。
影响:资本疯狂涌入,传统金融遭冲击。这波政策红利最先让券商和银行赚得盆满钵满。除了国泰君安国际,富途、老虎证券这些互联网券商也都升级了牌照,连银行都开始给稳定币发行方提供储备服务。众安银行就因为给 80 多家 Web3 公司当 “金主”,母公司众安保险股价半年涨了 60%。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虽然香港允许合规炒币,但内地居民还是被挡在门外 —— 所有持牌机构都明确禁止向境内用户提供服务。不过这也挡不住资本市场的炒作热情,最近恒生科技 ETF 成交额暴增 376%,港股创新药 ETF、香港证券 ETF 这些沾边的板块都跟着火了一把。
但硬币都有两面。稳定币虽然能提升交易效率,却可能抢银行的 “饭碗”。专家担心,稳定币的普及会导致老百姓把存款换成数字货币,银行贷款业务可能受影响,甚至连货币政策的效果都会打折扣。
看法:机会与风险并存,监管是关键。香港这波操作,本质上是想在传统金融和数字资产之间架起一座桥。比如政府计划把债券代币化,以后买国债说不定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搞定;还打算给代币化 ETF 豁免印花税,降低交易成本。这些举措如果落地,确实能让香港在全球金融竞争中占得先机。
不过,风险也不容忽视。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大,还容易被用来洗钱,就算有监管,普通投资者也得悠着点。华兴资本虽然投了 Circle 这种 “稳定币第一股”,但人家投的是合规机构,咱们散户可别跟着瞎凑热闹。
总的来说,香港这次算是抓住了 Web3.0 的风口,但能不能把政策红利转化为长期优势,还得看监管能不能跟上。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看看热闹可以,但真要下场 “炒币”,还是那句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毕竟,韭菜的镰刀永远藏在狂欢的背后。
三。谷神指标的心法-第26章:
一切都是有周期的,所谓否极泰来。
当一件东西“气场强大”的时候,要远离。
比如涨了几十倍的泡泡玛特,是当前新消费的代表,但股价冲的“又快又高“,这个时候左侧交易者,会本能的保持距离。因
为投资是要考虑估值性价比的,它势头是不错,但这不是买入的理由。
股表现强劲不是,市场情绪优势也不是。
一切只要贵了,就要远离,做不到这点,基本上就没懂安全边际的本质。
查理芒格确实强调过“成长性的重要”,但巴菲特即便“从猿加速变为人”之后,也一直坚持着重仓不买的原则。
所以价格从来都是重要的,但变为人之后,强调的是“它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有时候,从伟大到被唾弃,可能只要几年的光景。
斗转星移间,业绩波动着,情绪波动着,价格也更波动着。
价格的周期,是有“有踪可循”,
利用这条大道线,是这个市场不多的“确定线”,不仅需要盯住,而且要“提前预判”,这是不多可以锚定的东西。
不要忘了在这个市场中,任何某种“确定性因子”被你遗漏了,就会被别人形成“区隔优势”。
在深度博弈中,这是大忌,因为长期玩下去的话,你胜率不占便宜。
从一开始就是概率思维。
文章为记录个人思考,是作为反省操作失误的积累,文中个股不构成参考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逻辑,交易有方法,持续关注阅读,时间会给你最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