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真财经

盘前早餐帮助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信息过滤→机会识别→策略制定→预案准备的全流程,

盘前早参阅读的黄金法则:

  • 数据交叉验证:政策利好+资金流入+技术突破=高确定性机会

  • 时间价值排序:9:00前重点看盘前早参→9:30紧盯定盘价→9:45开盘八法检验→10:30最终确认策略a

  • 反共识思维:当所有人讨论同一热点时,警惕日内兑现风险


一。A股开盘预判逻辑-定盘价:3466 

1. 美股昨夜发生了什么:    

(1) 昨夜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标普 500 和纳指双双刷新历史收盘新高。具体来看,道琼斯指数涨 0.77% 报 44,828.53 点,标普 500 指数涨 0.83% 报 6,279.35 点,纳斯达克指数涨 1.02% 报 20,601.10 点。其中标普 500 创下年内第七次历史新高,纳指则是第四次刷新纪录。本周三大指数均录得上涨,标普 500 累计涨 1.7%,纳指涨 1.6%,道指涨幅达 2.3%。

(2)就业市场超预期:6 月非农就业新增 14.7 万人(预期 11 万),失业率降至 4.1%(预期 4.3%)。这一数据直接扭转了前一天 ADP 就业减少 3.3 万人引发的担忧,市场对经济放缓的焦虑缓解,但也导致美联储降息预期显著降温 —— 交易员预计 7 月维持利率的概率高达 95%,年内降息可能性存疑。对金融板块构成利空,但对周期股和消费板块形成利好。

(3)AI 芯片需求持续旺盛,CoreWeave 首次获得英伟达 GB300 NVL72 高端芯片,性能较上一代提升 5-10 倍,对 AI 算力板块构成利好。不过特斯拉在德国销量同比下滑 60% 至 1860 辆,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降 58.2%,对新能源汽车板块形成利空。

(4)中概股结构性波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微涨 0.4%,但个股分化明显。小鹏汽车逆势上涨 2.61%,蔚来涨 0.86%,而阿里巴巴、京东等头部电商跌幅超 1%。腾讯音乐涨 1.51%,可能与娱乐消费复苏预期有关。

(5)大宗商品承压:COMEX 黄金期货跌 0.5% 至 3342.9 美元 / 盎司,纽约原油跌 0.67% 至 67 美元 / 桶,布伦特原油跌 0.45% 至 68.8 美元 / 桶。美元指数涨 0.35% 至 97.12,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59 个基点至 7.1611。

(6)其他动态

  • ●马士基与沙特邮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可能对物流板块产生长期影响。

  • ●欧莱雅收购 Color Wow 美发品牌,进一步拓展高端消费市场。

(7)市场对经济 “软着陆” 的预期升温,但美联储政策转向的时间点仍存不确定性。投资者需关注下周公布的 CPI 数据,这将对利率路径判断起到关键作用。



2. 寛基的资金动向:  科创 50 持续吸金,沪深 300 遭大幅抛售

(1)上证指数微涨 0.18%,上交所 ETF 净申购 3.72 亿元,金额虽小但连续两日正流入,资金情绪偏稳。

(2)科创 50 指数获净申购 5.48 亿元(最多),延续近期强势,资金持续布局科技成长股(利好科创 50 成分股)。

(3)上证 50 指数小幅申购 1.14 亿元,大盘蓝筹中仅其获资金青睐(中性偏多上证 50 权重股)。

(4)沪深 300 指数净赎回 11.4 亿元,中证 A500 赎回 6.21 亿元,中大盘股遭集中减持(利空沪深 300、中证 A500 成分股)。

(5)其余指数如中证 1000、科创 100 等均被小幅赎回,金额在 0.17 亿 - 3.63 亿元之间。



3. 期指的资金动向:合计加空1185手, 共持有净空单82997手。 净空单小幅回升,机构分歧显现

(1)期指合计加空 1185 手,净空单升至 82997 手,结束前两日连续减空趋势,但整体仍低于 10 万手警戒线。

(2)某信减空 2382 手,重点减持 IC(中证 500)、IM(中证 1000)空单,显示对中小盘股偏乐观。

(3)其他主要玩家加空 3567 手,且四大合约全加空,其中 IM(中证 1000)加空 2067 手(最多),对中小盘股态度谨慎。

(4)结构特征:IH(上证 50)、IF(沪深 300)合计加空 1166 手,IC、IM 仅加空 19 手,资金更看空大盘股(利空沪深 300、上证 50)。

(5)信号解读:净空单仍处低位,暂无需过度担忧,但机构分歧加大,短期或震荡为主 —— 操作上可遵循 “净空单低于 10 万手持仓为主,涨多减仓、跌多加仓” 的策略。



4.  钱流向机会: 港股互联网、科技获追捧,红利类遭持续赎回

(1)港股相关板块成焦点:

  •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申购 3.68 亿元,港股通科技港元指数申购 1.09 亿元,资金借道 ETF 布局港股科技(利好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

  • 港股创新药 ETF、香港证券 ETF 成交额居前,港股通标的活跃度提升(中性偏多港股相关板块)。

(2)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赎回 0.82 亿元,红利指数、中证红利指数各赎回 0.59 亿、0.56 亿元,传统高股息品种遭资金撤离(利空红利类板块)。

(3)成交额异动:

  • 港股红利 ETF 博时成交额环比增 271%,中证 500ETF 华夏增 215%,显示短期资金在港股红利和中证 500 之间博弈,但未形成趋势性流入。

(4)总结:当前市场呈现 “科技成长强、大盘蓝筹弱” 的分化格局,科创 50 和港股科技持续获资金青睐,而沪深 300、红利类板块遭减持。期指净空单虽小幅回升,但仍处安全区间,短期震荡概率大。




 二。新闻早餐的解读?

1.  事件:最近美国公布的 6 月非农数据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官方数据显示新增就业 14.7 万人,失业率降到 4.1%,远超市场预期,但前一天的 ADP 数据却显示私营部门减少 3.3 万个岗位,这 18 万的差距简直是三年来最大的 “乌龙”。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就业人数上去了,但平均时薪增速却放缓到 0.2%,每周工作时间也少了 0.1 小时,这数据组合看起来就像 “东边日出西边雨”,让人看不懂美国经济到底是在走强还是走弱。

其实这背后藏着两个关键矛盾。首先是统计方法的差异:ADP 主要覆盖私营企业,而政府部门新增的 7 万个岗位(比如地方教育和州政府)被算进了非农数据,但这些岗位可能并不直接反映市场活力。更微妙的是,劳工部最近几个月一直在上修历史数据,4 月和 5 月的非农人数合计多算了 1.6 万,这种 “事后补妆” 让市场怀疑数据是否被美化。就像你朋友突然说自己上个月赚了 1 万,但过两天又说其实是 1.2 万,这种修正次数多了,难免让人觉得有猫腻。

数据矛盾直接影响了美联储的政策走向。原本市场押注 7 月降息的概率还有 20%,现在直接归零;9 月降息概率也从 98% 跌到 80%。这导致美元指数反弹到 97,2 年期美债收益率跳升 12 个基点,股市虽然短期上涨,但债市的恐慌情绪更值得警惕。更麻烦的是,这种数据混乱让企业和投资者无所适从 —— 如果连就业市场都成了 “薛定谔的猫”,那美联储的政策指南针可能也失灵了。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制造业 PMI 已经连续 4 个月低于荣枯线,企业因为关税导致的供应链堵塞而裁员,时薪增长放缓也削弱了消费能力。这种情况下,非农数据的 “亮眼” 反而像个障眼法:政府部门的岗位增加可能只是短期刺激,而私营企业的收缩才是长期隐忧。就像有人用信用卡套现来维持表面的消费,虽然短期数据好看,但债务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事儿有两个信号值得关注:一是美联储不降息意味着全球流动性收紧,A 股里那些依赖外资的板块可能继续承压;二是美国经济数据的可信度下降,未来投资得更关注 “体感” 而非官方数字。比如你看到身边美国人都在抱怨物价高、工作难找,那比任何数据都更真实。这场数据游戏的本质,其实是美国在高关税和低增长之间的艰难平衡,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场博弈中保持清醒,别被 “任人打扮” 的数据带偏了节奏。



2. 事件:最近德国突然对中国 AI 应用 DeepSeek 下了狠手,要求苹果和谷歌在德应用商店下架这款软件,理由是 “违反欧盟数据保护法”。但诡异的是,苹果和谷歌都没急着动手 —— 毕竟中国市场太大,谁也不想得罪金主。这事儿表面是数据隐私纠纷,实则是一场暗流涌动的科技博弈。

其实西方国家早就盯上 DeepSeek 了。今年 1 月意大利率先在应用商店屏蔽它,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也跟进禁止政府机构使用,连美国商务部、国防部都把它列入黑名单。为啥这么针对一个中国 AI?说白了,就是怕 DeepSeek 动了他们的奶酪。这玩意儿用起来成本低、性能强,开源模式更是直接冲击西方垄断。比如 DeepSeek 的 R1 模型在编程能力上已经接近 OpenAI 的 o3-high 水平,要是放任发展,搞不好真能和 ChatGPT 分庭抗礼。

更深层的原因,是美国在全球 AI 竞争中感受到了威胁。从出口管制到投资审查,再到拉盟友搞技术封锁,美国这套组合拳打得挺狠。就像之前限制英伟达 H20 芯片出口,直接导致 DeepSeek R2 模型训练卡壳,研发进度一拖再拖。这次德国的行动,说白了就是配合美国 “温水煮青蛙”,先用数据安全当幌子,慢慢把中国 AI 挤出西方市场。

对咱们来说,这事儿短期确实挺闹心。A 股 AI 板块最近跟着 DeepSeek 利空消息一路下跌,H20 被禁、R2 延迟、德国封杀,利空一个接一个。但换个角度看,这反而是个机会。就像 2024 年咱们集成电路出口额做到 1595 亿美元,靠的就是这种在打压中突围的韧性。现在国内 AI 企业开始转向华为昇腾芯片,“东数西算” 工程又在优化算力布局,搞不好能倒逼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这套策略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DeepSeek 的开源特性让越来越多国家看到替代方案,比如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始用它训练本地模型。而且中国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AI 技术落地速度比西方快得多。等咱们把高端芯片短板补上,说不定能反过来冲击他们的市场。这场博弈就像下棋,表面是技术封锁,实则是产业链控制权的争夺。只要咱们稳扎稳打,未来全球 AI 格局说不定真要重新洗牌了。



3. 事件:最近美越突然达成了一项贸易协议,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 20% 关税(转口商品更是高达 40%),而越南不仅对美国零关税,还承诺全面开放市场。这操作让不少人直呼 “特朗普这招太高了”—— 三个月谈判下来,美国几乎没让步,反而让越南主动让利。但这背后的博弈,可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其实这场协议的核心是 “关税换市场”。美国之前威胁对越南加征 46% 关税,现在降到 20%,看似 “让步”,实则是把 “惩罚税” 变成了长期博弈的筹码。对越南来说,虽然关税提高了,但相比柬埔寨 49%、泰国 36% 的税率,反而成了东南亚的 “洼地”。比如立讯精密在越南给苹果组装 AirPods,原本担心关税暴涨影响成本,现在 20% 的税率反而比预期低,股价最近直接涨了 5.45%。这种 “相对优势” 让越南在承接中国电子产业链转移时更有吸引力,毕竟谁都不想去税率更高的国家建厂。

不过这事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点矛盾。一方面,东南亚关税尘埃落定,那些依赖越南供应链的中国电子企业(比如立讯精密)和美国科技公司(比如苹果)终于松了口气,之前被压制的 “国际合作型” 股票可能要反弹。但另一方面,美国这次把关税基准从 10% 提到 20%,相当于变相提高全球贸易壁垒。IMF 已经警告,这种单边政策可能让 2025 年全球经济增速再降 0.5 个百分点。更麻烦的是,特朗普可能拿美越协议当模板,逼迫泰国、马来西亚等其他东南亚国家接受类似条款,到时候全球供应链又得折腾一轮。

最有意思的是越南的算盘。他们表面上吃了亏,实际上是在 “以退为进”。越南很清楚,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被柬埔寨、老挝分流,与其和美国硬刚,不如用关税让步换市场准入,同时吸引更多外资建厂。比如越南最近修改国籍法承认双重国籍,摆明了要全面拥抱西方市场。这种策略短期内可能牺牲部分利益,但长期看,说不定能复制中国加入 WTO 后的经济腾飞。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事儿有两个信号值得关注:一是 A 股里那些在东南亚有产能的电子股(比如立讯精密)可能迎来估值修复;二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又增加了,三季度后要小心关税拖累消费和出口。不过换个角度想,美国的关税大棒反而可能加速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合作,毕竟 RCEP 框架下的供应链整合,说不定能对冲掉部分风险。这场贸易博弈就像下棋,表面是关税数字的较量,实则是产业链控制权的争夺,咱们且看后续怎么发展吧。



4. 事件:最近美国突然松口,把之前禁售的芯片设计软件(EDA)又放回了中国市场。西门子、新思科技这些全球顶级 EDA 公司都发函,说中国客户可以重新用上他们的全流程设计工具了。这事儿在半导体圈炸开了锅 —— 中美芯片战打了这么久,怎么突然反转了?

其实这背后是一场「稀土换技术」的博弈。大家都知道稀土是咱们手里的王牌,从军工到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它。美国之前想卡我们芯片脖子,咱们反手就收紧了稀土出口,特别是镝、铽这些战略矿产。结果美国汽车厂直接慌了神:特斯拉、福特因为稀土磁体断供,生产线都停了;军工企业也叫苦连天,导弹、雷达的关键部件造不出来。反观咱们,稀土产业链从开采到加工全闭环,纯度做到 99.99%,美国连设备都得找咱们买。这场博弈里,美国发现自己根本耗不起,只能拿 EDA 软件当筹码来换稀土供应。

不过这事儿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美国虽然解禁了成熟制程的 EDA 工具,但 3nm 以下的尖端技术还是攥在手里,还要求审查终端用途,随时可能再断供。这就像给咱们递了把钥匙,但只让开半扇门。对咱们来说,短期确实能缓解高端芯片设计的燃眉之急,工程师们可以用这些软件加速学习先进技术;但长期看,国产 EDA 企业比如华大九天、概伦电子,马上就要和国际巨头正面竞争了。毕竟人家三家垄断了全球 74% 的市场,咱们国产化率还不到 2%。

但换个角度想,这其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咱们用稀土这张「明牌」,换到了突破技术封锁的「暗箭」。就像 2024 年咱们集成电路出口额已经做到 1595 亿美元,成了全球第一出口国,靠的就是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现在有了 EDA 工具,再加上咱们在制造端的优势,高端芯片突破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别忘了,9 月 3 日还有一系列护国神器要亮相,咱们在军工层面早就有了绝对自信。

这场博弈本质上是产业链控制权的争夺。美国想靠技术封锁压制咱们,但忘了咱们手里的稀土是「工业维生素」,缺了它整个高端制造业都得瘫痪。这次解禁只是暂时的妥协,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但至少现在,咱们用稀土换来了宝贵的技术窗口,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未来全球半导体格局可能真要重新洗牌了。  




三。谷神指标的心法-第27章:


很多人天天争论技术分析的各种派别


其实也都是表象,实战中,都要会,只要有“瘸腿的地方”,就容易让别人对你形成“区隔优势”。


只会分析均线,看不出“量价背离”或者“高位滞涨” 的风险,难以高位逃顶。


同理,天天五浪理论,艾略特江恩那套东西,连实战总结规律都没的主儿,进入这个市场,难以做到“价格锚定”,真跌下去,很难敢“带量低吸”。


无论学了多少东西,在实战中,要想有效发挥,都要深度理解自身特质。


所以如果只是“外修”,读遍各类的书,可以显得渊博,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未必真能持续挣钱的。


不经历几次暴涨暴跌,心态韧性难以强化。


一句“低点敢买”,包含着半生阅历的沉淀,不仅是投资维度的。


它包裹着,价格判断,搏命之勇,笑对浮亏,不羁而行。


有时候会有点拧巴


因为在分析价格的时候,比如跟踪趋势和动能表现,需要“紧而快”。


要比价格波动跟踪的紧,也要比量能筹码反应的快,


但同时,在实操层面,


比如面对股价暴跌,精神应对方面,需要“松而慢”,


松下来才可能从容的敢下手,慢下来才能穿越浮亏的迷雾,看到未来的浮盈。


所以其实是“松紧有度,快慢相宜”,这种节奏感的把控,体现出功力。



文章为记录个人思考,是作为反省操作失误的积累,文中个股不构成参考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逻辑,交易有方法,持续关注阅读,时间会给你最真实的答案!